发蒙振聩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4回:“先生,你这一番议论,真可谓之发蒙振聩。”
例子先生,你这一番议论,真可谓之发蒙振聩。(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四回)
基础信息
拼音fā méng zhèn kuì
注音ㄈㄚ ㄇ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
繁体發蒙振聵
感情发蒙振聩是褒义词。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近义词振聋发聩
英语make a deaf man hear and a blind man see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得意洋洋(意思解释)
- 动天地,感鬼神(意思解释)
- 肝髓流野(意思解释)
- 径情直遂(意思解释)
- 惨不忍睹(意思解释)
- 节用裕民(意思解释)
- 铺张浪费(意思解释)
- 当仁不让(意思解释)
- 户限为穿(意思解释)
- 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(意思解释)
- 谦受益,满招损(意思解释)
- 慌里慌张(意思解释)
- 可想而知(意思解释)
- 没里没外(意思解释)
- 倒冠落佩(意思解释)
- 语短情长(意思解释)
- 风俗人情(意思解释)
- 逆来顺受(意思解释)
- 鱼死网破(意思解释)
- 徇私舞弊(意思解释)
- 粗制滥造(意思解释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释)
- 分工合作(意思解释)
- 恐后争先(意思解释)
- 度德量力(意思解释)
- 公子哥儿(意思解释)
- 起死回生(意思解释)
- 春寒料峭(意思解释)
※ 发蒙振聩的意思解释、发蒙振聩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字典在线查询提供。
成语接龙(顺接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杯酒释兵权 | 释:解除。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。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。 |
付之一炬 | 付:交给;之:它;炬:火把;一炬:一把火。给它一把火烧光。指用火烧毁。 |
疙里疙瘩 | 文字不通畅,物体不平滑很粗糙。 |
安于现状 | 安:对生活、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;现状:目前的状况。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;不求进步。 |
蹑手蹑脚 | 蹑:放轻脚步。形容动作很轻;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;或偷偷地跟随。 |
春山如笑 |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。 |
行不顾言 | 顾言:顾及自己所说的话。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 |
昂藏七尺 |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。 |
目不斜视 | 眼睛不往旁边看。形容目光庄重;神情严肃。 |
公才公望 | 才:才识;望:名望。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。 |
三三两两 |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数不多。 |
钻木取火 |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,靠摩擦取火。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。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笑貌声音 | 笑貌:表情;声音:谈吐。指人的言谈、态度等。 |
断章截句 | 不顾上下文义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弯曲原意。断、截:割裂。 |
凌云之志 | 凌云:高入云霄的志气。形容远大的志向。 |
背乡离井 | 指远离家乡,流落他方。 |
鹬蚌相争 |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 |
战不旋踵 | 旋:转。踵:脚后跟。打仗时不向后转。形容勇猛向前。 |
苟合取容 | 苟合:苟且附合;取容:取悦,讨好。苟且迎合,取悦于人。 |
人尽其才 |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能。尽:全部用出。 |
忘乎所以 |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;作出不适宜的举动。乎:古汉语虚词;无词汇意义;所以: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。 |
主人翁 | 当家作主的人。 |
拼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 | 剐:古代酷刑,割肉。比喻再难的事,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。 |
乱作一团 | 混杂在一起,形容极为混乱。 |
阿时趋俗 | 阿:迎合。迎合时尚和世俗。 |
无微不至 | 微:细微;至:到。形容关怀、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。 |
广开言路 | 尽量创造使人们能充分发表意见的条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