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挥而就的成语故事


一挥而就

拼音yī huī ér jiù

基本解释就:成。笔一挥就写(画)成了。

出处宋 朱弁《曲洧旧闻》第七卷:“东坡一挥而就,不日传部下,纸为之贵。”


一挥而就的典故

1、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荐举不捷》:“扞王璘呴复为鸟散馀花 落诗二十首,援毫而就。时忽风雨暴至,数幅为回飚所卷,泥滓沾渍,不胜舒卷。璘曰:‘勿取,但将纸来!’复纵笔一挥,斯须复十馀篇矣。”后因以“一挥而就”形容才思敏捷,一动笔就写成。

2、《三字经》是儿童的启蒙读物,内容非常丰富。自南宋到民国,经元、明、清三朝的七百余年之中,这部书一直是儿童上学的启蒙书之一,几乎家喻户晓。但对于作者,了解的人就不多了。

这部书的作者是南宋学者正应麟。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正应麟任会试主考官时发现的人才。正应麟向当时的皇帝宋理宗推荐文天祥的文章时说:“此人肝胆如铁石,文章如龟鉴。”意思是意志坚强如钢铁和石头,文章简直如同经典著作。文天祥这份殿试考卷一万多字,是不加思索一挥而就的。文章针对时弊作了全面中肯的针砭,令人读后耳目一新,有拨云见日的感受。

文天祥的文章写得如此之好,又如此之快,一方面是文思敏捷,更重要的是他平日读书之外,留心天下大事,关注民间疾苦。

文天祥中状元以后,被派到江西当地方官。后来元军逼近首都临安,文天祥把家产全部卖掉,充作军晌,并亲自率领部队赶到临安,准备与元军作战。文天祥到了临安,立即被任命为右丞相,并作为南宋使臣赴元营谈判。

文天祥到了元营,怒斥元军首领背信弃义。元军首领理屈辞穷,恼羞成怒,强行将文天祥扣押。

文天祥千方百计从元营脱身,一路饱经艰险,到达江西,集合南宋官军,奋起抵抗元兵。他转战广东、福建,几次给敌军以沉重打击,最终因敌众我寡,不幸兵败被俘。

元军将领张弘范原是宋军将领,他投降了元兵,又劝文天祥归顺。文天祥把过零丁洋时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抄给他,表明心迹。全诗如下:

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

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

惶恐滩头说惶恐,零丁洋里叹零丁。

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

张弘范看了诗,知道文天祥绝不会屈服,便将文天祥押解到元朝京城大都。文天祥在押解途中几次自杀不成,绝食七天七夜没有饿死。在狱中还写下《正气歌》,这首诗现在读起来还令人肃然起敬。

文天祥终因宁死不降被元兵杀害,以他自身的壮举谱写了又一首“正气歌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挥而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直言贾祸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难。”
死脑瓜骨 锦云等《草莓三爷》:“你呀,就是死脑瓜骨!”
奇花异草 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0回:“命周贾于绛州城内,起一座花园,遍求奇花异草,种植其中。”
二百五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83回:“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,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,在外面瞎混。”
空空荡荡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荡荡,冷冷清清。”
敬业乐群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学记》:“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。”
苦尽甘来 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四折:“受彻了牢狱灾,今日个苦尽甘来。”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
晕头转向 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儿子居然变了,而且变得这么快!”
八斗之才 唐 李商隐《可叹》诗:“宓妃愁坐芝田馆,用尽陈王八斗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