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身两役的成语故事


一身两役

拼音yī shēn liǎng yì

基本解释一个人做两件事。

出处《梁书 张充传》:“一身两役,无乃劳乎?”


一身两役的典故

南朝梁代大臣张绪看到儿子张充整天与纨绔子弟混在一起,张充左手托鹰右手牵狗,就教训儿子“一身两役,无乃劳乎?”经过这次教训后,张充居然认真读书,学问大增,就去考取功名。后来官至散骑常侍、国子监祭酒,也算是一身两役大有出息了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身两役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龙飞凤舞 宋 苏轼《表忠观碑》:“天目之山,苕水出焉,龙飞凤舞,萃于临安。”
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 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语曰‘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也;台榭之榱,非一木之枝也;三代之际,非一代之智也。’”
僧多粥少 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国家有困难,僧多粥少,为国分忧嘛。”
掉以轻心 唐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故吾每为文章,未尝敢以轻心掉之。”
漏洞百出 姚雪垠《<歧路灯>序》:“我们从《歧路灯》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种世俗人物,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
万无一失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
折臂三公 唐·刘禹锡《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》:“上车著作应来问,折臂三公定送方。”
望而生畏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尧曰》:“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”
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 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30回:“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。蜗角纷争,惟利是务。”
以毒攻毒 宋 罗泌《路史 有巢氏》:“而劫痼改积,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,有至仁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