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的成语故事

拼音sān shí liù cè,zǒu shì shàng jì
基本解释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了事。
出处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
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的典故
南北朝时期,齐明帝暴病而死,王敬则仓卒在东面起义,朝廷十分震惊。东昏侯在东宫召集手下密议反叛,派人登楼观察,看到征虏亭发生火灾,说王敬则来了,假装要走。有人告诉王敬则,王敬则讥笑檀道济父子逃走不负责任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鸣锣开道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99回:“大凡官府出街,一定是鸣锣开道的。” |
短褐不全 | 唐·卢照邻《对蜀父老问》:“藜羹不厌,短褐不全,庸非贫贱乎?” |
大有可为 | 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地方虽一千余里,仙民成俗,大有可为。” |
老奸巨猾 | 《宋史·食货志上》:“老奸巨猾;匿身州县;舞法扰民;盖甚至前日。” |
堂堂一表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爹娘生下洒家,堂堂一表,凛凛一躯,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,终不成只这般休了!” |
夜深人静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静,为何叩门?” |
遗形藏志 | 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 |
人心归向 | 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人心所归,惟道与义。” |
顿挫抑扬 | 宋 魏庆之《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〈归去来辞〉》:“陶渊明罢彭泽令,赋《归去来》,而自命曰辞。迨今人歌之,顿挫抑扬,自协声律,盖其词高甚。” |
大树将军 | 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诸将军并坐论功,异常独屏树下,军中号曰‘大树将军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