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荣守辱的成语故事


知荣守辱

拼音zhī róng shǒu rǔ

基本解释守:安于。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,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。

出处《老子》第二十八章:“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知荣守辱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知荣守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血气方刚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。”
坐薪悬胆 《金史 术虎筠寿传》:“中都食尽,远弃庙社,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,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。”
严刑峻法 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》:“后遭条狱之诏,吉扞拒大难,不避严刑峻法。”
笃近举远 唐·韩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目不忍见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
经纬天下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普施明法,经纬天下,永为仪则。”
不攻自破 唐 顾德章《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》:“是有都立庙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
十羊九牧 《隋书 杨尚希传》:“所谓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。”
一鼻子灰 《红楼梦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这里,没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会他们去。”
异途同归 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本经训》:“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指,异路而同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