哓音瘏口的成语故事


哓音瘏口

拼音xiāo yīn kōng kǒu

基本解释犹言舌敝唇焦。形容说话之多,费尽口舌。

出处梁启超《本馆第一百册祝辞》:“虽然,菲封不弃,敝帚自珍,哓音瘏口,亦已三年,言念前劳,不欲泯没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哓音瘏口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哓音瘏口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普天同庆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皇子诞育,普天同庆,臣无勋焉,百猥颁厚赉。”
安于现状 王朝闻《论凤姐》第11章:“这样的梦境,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。”
神出鬼入 《淮南子 兵略训》:“善者之动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
目不忍见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
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《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》:“来书十读,不忍释手,真挚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
反治其身
困而不学 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
满招损,谦受益 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满招损,谦受益,时乃天道。”
信以为真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,信以为真,把他十分敬重。”
欺善怕恶 明 杨柔胜《玉环记 韦皋别妻》:“田舍翁住在山圪落,恃老无端多凶恶,我每反被相辱没,欺善怕恶,欺善怕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