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摇大摆的成语故事


大摇大摆

拼音dà yáo dà bǎi

基本解释走路时身子摇摆;乱晃。形容举动无所顾忌;扬扬自得的样子。

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次日早晨,大摇大摆出堂,将回子发落了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大摇大摆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大摇大摆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自拔来归 《新唐书 李勣传》:“三年,自拔来归,从秦王伐东都,战有功。”
穷年累世 《荀子 荣辱》:“然而穷年累世,不知不足,是人之情也。”
隔靴搔痒 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》:“曰:‘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?’师曰:‘隔靴搔痒。’”
颠沛流离 宋 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第九卷:“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,保有之难也,而共振显之。”
扫地出门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4回:“有七八年的,也有三四年的,也有昨年的,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。要是清白扫地出门,总得两千两。”
缘悭分浅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缘悭分浅,不获再睹丰仪。”
气充志骄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遂合诸侯于嘉陵,气充志骄,淫侈无度。”
争先恐后 明 屠勋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》:“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。”
志在千里 三国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神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五卷:“可见元宵之夜,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,不一而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