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面不忘的成语故事


半面不忘

拼音bàn miàn bù wàng

基本解释半面:见过面。见过面就不遗忘。形容记忆力极强。

出处《北齐书 杨愔传》:“其聪记强识,半面不忘。”


半面不忘的典故

东汉时期才子应奉记忆力惊人,在他20岁那年,他去拜访彭城官员袁贺,在袁家做马车的匠人打开半扇门露出半边脸来告诉他袁贺不在家。几十年后的一天,应奉在路上认出了这个车匠,车匠十分惊叹他的记忆力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半面不忘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月明千里 南朝 宋 谢庄《月赋》:“美人迈兮音尘阙,隔千里兮共明月。”
水至清则无鱼 西汉 戴圣《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》:“故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
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 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
当机立断 汉 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秉青萍干将之器,拂钟无声,应机立断。”
志在千里 三国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神龟虽寿》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
夫唱妇随 《关尹子 三极》:“天下之理,夫者唱,妇者随。”
极重不反 清·陈确《答张考夫书》:“今《大学》之为圣经,已成极重不反之势。”
牝鸡司晨 《尚书 牧誓》:“牝鸡无晨。牝鸡之晨,惟家之索。”
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。”宋 朱熹注:“义者行事之宜,谓认路,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,而不可须臾舍矣。”
反老还童 清 翟灏《通俗编 识馀》:“《急就章》‘长乐无极老复丁’即《参同契》所云老翁复丁壮也,今变之曰反老还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