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耳之学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,而没有真正的学识。
出处荀况《荀子 劝学》:“小人之学也,入乎耳,出乎口。”
例子宋·陆游《跋柳书苏夫人墓志》:“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,可乎?”
基础信息
拼音kǒu ěr zhī xué
注音ㄎㄡˇ ㄦˇ ㄓ ㄒㄩㄝˊ
繁体口耳之壆
感情口耳之学是贬义词。
用法偏正式;作宾语;含贬义,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。
英语knowledge from hearsay(secondhand knowledge)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国中之国(意思解释)
- 讴功颂德(意思解释)
- 一时一刻(意思解释)
- 明知故问(意思解释)
- 销声匿迹(意思解释)
- 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(意思解释)
- 不三不四(意思解释)
- 叫化子(意思解释)
- 铺天盖地(意思解释)
- 官僚主义(意思解释)
- 反面无情(意思解释)
- 夷为平地(意思解释)
- 妻儿老小(意思解释)
- 尘外孤标(意思解释)
- 黄雀衔环(意思解释)
- 国泰民安(意思解释)
- 刀耕火种(意思解释)
- 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(意思解释)
- 事与愿违(意思解释)
- 举直错枉(意思解释)
- 风虎云龙(意思解释)
- 之子于归(意思解释)
- 叫苦连天(意思解释)
- 忙不择价(意思解释)
- 生知安行(意思解释)
- 踵武前贤(意思解释)
- 天作之合(意思解释)
- 一刹那(意思解释)
※ 口耳之学的意思解释、口耳之学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字典在线查询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安身之处 |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。 |
心有余而力不足 | 心里非常想做;可是力量不够。 |
一时一刻 |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。 |
黄台之瓜 | 黄台:指《黄台瓜辞》,为唐李贤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 |
逸游自恣 | 逸:安闲;自恣:放纵自己。安闲自在地漫游,任意放纵自己。 |
宁为鸡口,毋为牛后 |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。同“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”。 |
斗唇合舌 | 犹言耍嘴皮子,卖弄口才。 |
有去无回 | 只有出去的,没有回来的。 |
风流才子 | 风度潇洒,才学出众的人。 |
不三不四 | 不像这也不像那。即不像样子;不伦不类。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。 |
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 | 眼红:激怒的样子。仇敌碰在一起,彼此更加激怒。 |
兵荒马乱 | 兵、马:指战争;荒:荒乱。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。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;混乱的情景。 |
性急口快 | 性子急,有话就说。 |
火烛银花 | 犹火树银花。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。 |
行不顾言 | 顾言:顾及自己所说的话。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 |
隳肝沥胆 | 隳:毁坏;沥:液体往下滴。比喻待人忠心耿耿,赤诚无比。 |
民不畏死 |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 |
拔茅连茹 | 茅:白茅,一种多年生的草;茹: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。比喻互相推荐,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。 |
不能自拔 | 拔:摆脱。不能将自己拔出来。指陷进很深的境地;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。 |
道山学海 | 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 |
胜友如云 | 胜友:良友。许多良友聚集一处。 |
错落有致 | 致:别致;有情趣;错落:参差交错;致:情趣。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;但却极有情趣;使人看了有好感。 |
美人迟暮 |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。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。 |
依样画葫芦 |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;也作“依样葫芦”;“比着葫芦画瓢”、“照葫芦画瓢”。 |
受益匪浅 | 匪:通“非”。得到的好处很多。 |
尽诚竭节 | 诚:忠诚。节:气节,义节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。亦作“尽节竭诚”、“尽心竭诚”、“尽忠竭力”、“尽忠竭诚”、“尽忠竭节”、“竭忠尽节”。 |
袅袅婷婷 | 袅袅:柔美貌;婷婷:美好貌。形容女子姿态柔美。 |
二三其意 | 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 |